馬偉
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美國2022年的貿易數據。其中,美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逆差較上一年飆升12.2%,至9481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和申國的貨物貿易額達到6906億美元,時隔三年之后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逆差增長8%至3829億美元,僅次于2018年創紀錄逆差規模的4194億美元;但與此同時,中國失去了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這是自2019年來的首次。一從這些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窺見一些當下美國對外貿易以及中美貿易值得注意的特點和趨勢。
首先,自特朗普政府執政算起,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僅在2019年有過小幅收縮,此后三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均呈加速擴大趨勢。由此可見,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實施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并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末原因是國內經濟結構的失衡,美國政府一段時間以來采取的“內病外治”方法當然沒有辦法取得成功。
具體就2022年而言,美國貿易逆差大幅度增加,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去年美國經濟增速較高,通脹水平維持高位,刺激了進口需求。二是由于美聯儲的持續加息,美元指數升至20年的高位,美元對絕大多數貨幣顯著升值,刺激了美國進口增長,并抑制了美國的對外出口。三是國際原油價格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在2022年顯著升高,而受國內強勁需求的驅動,美國在2022年再度成為石油畝進口國,貿易逆差也是受到高油價的拖累。
其次,中美貿易韌性凸顯。盡管美國政府仍然對中國輸美的3000多億美元商品加征了懲罰性的高額關猊,少數美國政客也極力鼓吹中美經濟“全面脫鉤”,但最新的貿易數據表明,中美兩國經貿往來仍然密切,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高度青睞中國商品,用實際行動對“脫鉤論”說不。至于中國2022年不再是美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與中美關系的緊張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有很大關系,相信隨著中國的重新開放以及兩國經貿往來等各層面接觸的增多,中國有望在短期內重回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位置。
不過,與中美貿易戰影響全面顯現之前的2018年相比,中美的貿易結構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美國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自華進口增速較大的主要是玩具、塑料制品等日用品,同比增速分別達到7.5%和4.3%;美國對華出口增速較快的則主要是大豆、玉米等谷物類商品,同比增速達10%以上。中國生產的日用品成本相對來比較低,技術水平和產品性價比比較高,所以基本上不太受懲罰性關稅的影響。史是,由于拜登政府推行的所謂“小院高墻”科技政策,再加上“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一系列供應鏈方面舉措,雙方高科技產品的貿易額的在逐漸減少,特別是中國的電子類加工貿易產品受到比較顯著的影響。
經貿合作一直都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不得不說,近年來,美國政府以“競爭”定義中美關系,對華采取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主義做法,事實上損害了兩國企業和民眾的利益。而拜登政府在2022年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以及《通脹削減法》都將在2023年投入實施,這預示著美國政府將繼續加快補貼國內產業,并對中國施加更嚴苛的出口管制和貿易壁壘,中美貿易在2023年可能仍然將在曲折之中繼續前進。
最后,受全球經濟和貿易形勢的影響,2023年美國的貿易增長預計將顯著放緩。據^據世貿組織最新的預測,由于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顯著升高,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額增速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1%。隨著美聯儲及全球一些主要經濟體央行大舉加息遏制通脹,去年末國際貿易已呈疲軟態勢。美國商務部提到,商品和服務的進口總值已經在2022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連續兩季下滑;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在疫情大流行期間被拉高后正在放緩,資本支出也在逐漸下降,這都對美國的進口造成壓力。美國對外貿易的這一趨勢也值得我們重視,并且未雨綢繆?!ㄗ髡呤侵袊鐣茖W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