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2月10日報道,美媒認為印度意欲復制“深圳模式”絕非易事,iPhone開啟“印度制造”時代為時尚早。
據報道,隨著蘋果公司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的地區獲取關鍵供應鏈,印度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潛在選擇。
印度一位高級部長上月表示,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蘋果公司希望把在印度的產量提高到其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印度工商部長皮尤什·戈亞爾說,蘋果公司已有5%至7%的產品產自印度。
多年來,蘋果公司一直依賴中國龐大的制造網絡大規模生產iPhone、iPad和其他暢銷產品。
報道稱,自去年年中以來,蘋果公司加大力度在印度投資。但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能夠實現承諾嗎?
美國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研究主管塔倫·帕塔克說:“從理論上說,這是有可能的,但不會在一夜之間實現。(蘋果公司)對中國的依賴是中國近25年來發展其整個電子制造生態系統的結果?!彼f,蘋果公司近95%的手機是在中國生產的。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史兆威說:“蘋果公司的大部分生產仍將依賴中國,但它正在努力提高供應基地的多樣性——我認為這是合理的——這樣一旦中國的供應出現問題,它還會有替代方案?!?/p>
史兆威將這一戰略定義為“中國+1”或“中國+不止1”。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最近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印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市場,也是一個主要關注點?!?/p>
該國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包括具備關鍵技能的工人——對制造商很有吸引力。印度還擁有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
印度政府出臺了吸引手機制造業投資的政策。但是,印度制造業面臨大量挑戰。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制造業僅占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政府卻難以提高這一比例。
史兆威說:“中國建造了盡可能多的基礎設施,但我認為印度沒有做到這一點?!彼傅氖秦浳镞\輸所需的公路、港口和交通聯絡線。
如果蘋果公司想在印度創建中國式的園區,還將面臨很多繁文縟節。
帕塔克問:“印度能復制深圳模式嗎?”他說,打造深圳這樣的“熱點地區”并非易事,印度需要考慮包括物流、基礎設施和用工在內的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