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道?據路透社約翰內斯堡2月14日報道,隨著深海采礦以開采電池金屬的計劃加速推進,14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海底采礦產生的噪音可能干擾鯨魚彼此之間進行溝通的能力。
這項同行評審研究由綠色和平組織環境基金會資助。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評估深海采礦可能對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構成的風險。
據報道,一些國家和企業正在推進深海采礦計劃,以便對蘊含大量電池金屬的海底巖石進行開采。在國際海底管理局——一個總部設在牙買加的聯合國機構——就相關規定達成共識之前,國際海域的開采活動可能不會啟動。
據估計,在太平洋北部的克拉里恩-克利珀頓斷裂帶生活著22種至30種鯨類動物,包括瀕臨滅絕的藍鯨在內。在該海域,國際海底管理局已經頒發了17個海底采礦許可證。
這項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雜志上的研究說:“采礦作業發出的聲音——包括在海底遙控操作采礦工具發出的聲音——與鯨類動物互相之間進行溝通的頻率有所重疊?!?/p>
研究報告說,海底采礦可能會產生各種頻率的噪音,這些噪音可能會傳到幾百公里之外,干擾海洋哺乳動物的回聲定位能力,并擾亂其通過鯨類鳴叫來傳遞信息。
此前關于海洋噪音的研究發現,鯨魚可能會受到噪音的負面影響。一項研究發現,人為噪音可能增加座頭鯨媽媽與幼崽分離的風險,因為它們的正常發聲很安靜。
報告的作者寫道:“這些看不見的噪音對鯨類動物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可能無法被量化,甚至不被注意到。它們對依賴深海區域的其他遠洋捕食動物——包括鯊魚在內——的影響也是如此?!保ň幾g/楊雪蕾)